【江西】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江西婺源旅游迎新的发展春天

2012-07-06 中国网 标签:

      

阳春三月,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的婺源,漫山遍野的金黄油菜花已经开放。在婺源的长溪村,一眼望去都是金黄的油菜花,蝴蝶、蜜蜂在枝头花间舞蹈,虫儿在草中跳跃,孩童在春光中快乐地嬉戏。戴向阳 摄

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江西婺源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10月5日,“十一”黄金周的第5天。南下的冷空气导致江西婺源连日低温,阴雨绵绵,有着秋天的寒意,却丝毫没有阻挡游人的脚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独具匠心的民居古建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大批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记者日前走访这里,深切感受到婺源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有了致富法宝

婺源,一句“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呼唤,带来了多少游客寻梦的脚步。

而在十年之前,婺源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常年外出谋生解决温饱,发展十分缓慢,“三省交界边穷县,山清水秀路难行。”则成了当时婺源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破解发展瓶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道“应用题”。

让山水“流金淌银”,成为富民的“聚宝盆”。 2001年,婺源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打“文化与生态”两张牌,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该县先后编制了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等四个层次规划;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制定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等8个《管理办法》,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历经乡村旅游自发经营、资源整合等两个阶段后,实现“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全县先后开发出江湾、李坑、卧龙谷等20多个精品景区,其中4A级景区7个,创全国县级之最,形成“伟人故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的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乡村旅游整体竞争力大大提升。与全国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入了浙、赣、沪、皖旅游经济合作圈、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等,融入“名山、名村名镇”国际旅游黄金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客源互送。全县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万人次飚升到2010年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亿元,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7.5万余人。

旅游旺了,百姓富了。随着旅游的“涨潮”,农民洗脚上岸,当起了老板;村姑解下围裙,成了导游;手工业者创新工艺,当起工艺师……李坑村村民邱五权过去收入主要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乡村旅游发展后,他先是承包村委会食堂,然后在自家开农家饭馆,现在则办起了三星级的农家乐,自己也从电脑“门外汉”渐渐成为网上做生意的高手。如今,他与7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年收入达100多万元。村民李汉帮原是一个竹篾匠,常年走村串户做手工活。看着游人如潮涌来,他在家里做起了竹雕、竹画等竹制工艺品。他说:“以前劳动强度大,赚钱少,现在是轻松赚大钱,没想到我一个地道的农民居然吃上了艺术这门饭!”

多年打下的基础在2010年结下了累累果实,乡村旅游真正成了农民致富的法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湾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至现在的5800元,增长了近7倍;李坑村原是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也从原来的600元攀升至现在的8600元,增长了13倍。200多户的小村已有40多户人家买了小轿车,占到五分之一。在旅游发展中,农民们真正体会到了从解决温饱到住上新房、坐上小轿车的巨大变化。全县宾馆了也由2000年仅有的10余家,发展至目前的195家;主要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所440余家;农家乐3000多户,平均户经营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全县农民年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达800元。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2010年底达40亿元,人均1.14万元,是2000年的5倍。

一业带来百业兴。旅游业全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快速繁荣,三产占GDP总量达到了44%。酒糟鱼、干笋、砚台、工艺伞等一批特色产品随之走俏。砚台从制坯、产砚、配盒,到油漆销售,形成一条产业链,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全县5000多人学会了制作各种旅游商品的专业技术,婺源傩舞面具雕刻等10多项技术还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实现到达周边大中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和县内“半小时通达圈”。

推进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新跨越

如今,婺源旅游火了,百姓乐了。婺源乡村旅游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的全力关心、支持和呵护。国家旅游局先后多次到婺源进行指导,给予了政策扶持,对婺源旅游公路、旅游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进行大力倾斜。在国家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婺源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唯一以全县为整体的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全国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等金字品牌。省委省政府在旅游公路、游步道、旅游用地等配套设施建设上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各界媒体十分支持、关爱婺源的发展,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推向中国乃至世界。

目前,婺源旅游业已走在了全国乡村旅游前列,“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扬名中外。婺源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健康时尚、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家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婺源乡村旅游还存在产业链不完善,景区品质品位还有待提高,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等一些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破解景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从富民强县到富民富县的跨越发展?

10月4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一行来到婺源,调研指导该县的乡村旅游业,邵琪伟对婺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就创建好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邵琪伟强调,一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搞好发展规划,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到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小到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都要加强配套,满足游客需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旅游与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税收,努力实现富民富县。五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旅游业,逐步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六是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高度重视旅游各个阶层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开拓视野,学习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推动旅游提质增效提供智力保障。

婺源县委书记周遐光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机制体制,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按照“每一项建设都要体现婺源特色,每一个细节都要符合最美乡村品位”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高品位、精细化建设,把婺源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上饶市市委书记董生在此次调研指导会上指出,婺源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森林覆盖率高,青山绿水,空气清鲜,生态环境很好,正在建设中的京福高速铁路和即将建设的九景衢铁路经过婺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婺源一定要保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上饶将全力支持婺源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一是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凡是婺源上报旅游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优先考虑。二是政治上给予支持。只要保护好了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就是政绩。三是在其它一些方面也会给予支持,对一些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给予倾斜等。

在此次调研指导会上,婺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晰了旅游发展工作思路,提出了 “12345”旅游发展战略:即围绕丰富和提升“中国最美乡村”一大品牌内涵,积极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区两项“创建”,力促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三个转变”,努力实现群众增收、客商盈利、政府受益、游客满意“四赢”目标,按照建设精细化、项目生态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业专业化“五化”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婺源旅游转型升级。

思路更加明晰,举措更加有力。一场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的旅游转型升级攻坚战将在婺源全面打响。

为促进旅游实现新的跨跃,婺源县坚定地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县的第一大产业,动员全县干群都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全县所有经济工作都要围绕乡村旅游来抓,全县环境打造都要围绕乡村旅游来创,全县所有产业培育都要围绕乡村旅游来做,全县所有项目都要围绕乡村旅游来建设,全县的干部工作都要围绕服务旅游、发展旅游来考核选用,真正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富县的大产业,力争让全县36万人民在全国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加快旅游产业软硬件建设,加强生态保护,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体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高端旅游商务为延伸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努力将婺源打造成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提升旅游形象,扮靓最美乡村

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婺源县在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加快硬件、软件建设,优化旅游发展服务环境,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品牌。

高起点修编《婺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县三千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来规划打造。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服务区、文化演艺中心、锦绣画廊休闲健身自行车道、国际赛车场、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会议会展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洽谈引进婺源“休闲花谷”项目,将打造后世博旅游经济和乡村休闲度假经济结合,整体搬迁世博园的瑞士馆至婺源,并建设沿河十里花海和高端休闲区;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好县城“一环四区”,完善城区功能,恢复文化古迹,打造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商贸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制作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旅游标识牌600多块、改造路灯100余处、改造绿化带4100平方米。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投入资金2180万元,高标准完成道路绿化、花化里程103公里,栽植红枫、大叶女贞、茶花等苗木55万株。同时,以李坑为试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旅游综合环境整治。目前,李坑群众已自行拆除了158间违章摊棚、27间违章车库。

同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今年8月,尽管“秋老虎”发威,暑热难挡,但在婺源江岭,500亩盛开的“菊海”依然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从今年8月开始,投资1300万元打造的江岭秋季花海一片绚烂,秋到江岭赏金花让婺源步入又一季赏花热潮。篁岭民俗文化村利用晒秋优势,正打造集特色主题星级客栈、民俗文化演艺、摄影美术影视创作、农耕文化展示和农家民俗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文化村。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费长辉说:“婺源正加快建设规范互联的数字化平台,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建设“数字婺源”。”同时,强化旅游标准化知识体系培训,对全县农家乐实施规范管理,统一制作农家乐服务标准、农家乐承诺制度等近500套,农家乐星级牌300块。积极指导宾馆执行行业标准争创星级宾馆,促进宾馆标准化服务。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并推广景区、旅行社、宾馆、导游标准,逐步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争做最美乡村最文明的人,让人人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婺源,这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绿色明珠,正展现出无穷无尽的独特魅力,迎来新的发展春天。(作者 詹帮祥 段长征)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