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 创造美好生活

2018-09-20 标签:全域旅游

两年前,“全域旅游”还是个新鲜概念,不为太多人所熟知,如今,它却成为了旅游界最为火热的高频词。

作为文旅资源大省的山西,围绕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努力也一直不断,尤其是2017年以来更是频频发力。当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把山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定位。紧随其后,在9月21日召开的2017年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上,山西省省委副书记、省长楼阳生明确提出,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要以深化文旅融合为路径,发展全域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2018旅游发展大会主题会议将于9月20日举行,届时山西省领导将对创建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工作动员与部署……

于山西而言,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时代发展所需,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使命所在。

A 全域旅游发展图景日渐清晰

“似乎哪里都不是景点,但走到哪里都景致如画,一步一景,满眼是绿,徜徉其中,令游客流连忘返,念念不忘,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应该就是我心目中的全域旅游的样子。”王帆,是太原市一家旅行社的资深导游。

近20年的从业经历,她几乎见证了山西旅游业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但她不得不承认,刚听到“全域旅游”这一概念时,“还是有些惊!”因为与20世纪80年代的小旅游概念、90年代的中旅游概念,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旅游概念相比,明显发生了质的改变。

质的变化,这正是全域旅游带给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与传统旅游只重景区、只看景点不同,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是一种‘情景体验’式的旅游消费形式,它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全局的协调与统筹,在全域旅游过程中,游客从出发到游览结束的全过程中,要在某一个旅游目的地完成一次完整的旅游体验,形成对该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认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转型综改处主任科员、山西省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夏骕鹔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0多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海南旅游从“景点”走向“全域”。之后,又陆续确定了宁夏、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6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而今,一旦山西省对创建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工作动员与部署,意味着山西即将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B 发展全域旅游 山西迫在眉睫

其实,对于山西而言,发展全域旅游,无论从现实意义还是长远效应来说,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曾有学者撰文不客气地指出:山西有着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收入却难以跻身全国前列。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力度不够,开发理念不到位,没有找出特点、挖出亮点。很多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旅游服务不到位等都使得山西旅游“资源优势”不能够转化为山西旅游产业优势。

对此,山西省旅游发展委主任盛佃清也曾直言:“山西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丰厚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也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而发展全域旅游不失为破解上述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其根本路径必须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盛佃清表示,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山西将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模式,加快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推动山西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山西省旅游学会原会长、山西省社科院客座研究员毛晓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山西整体经济在转型,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已经被打破,亟须有新的产业成长引领山西产业转型。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山西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必须要转的时候;而三个板块的提出恰恰又解决了空间发展的概念,原来山西都是分散的景区景点,强调的是景区景点的开发,现在是三大板块引领下的山西全域旅游发展,长城在北部,黄河在西部和南部、太行在东部,几乎把山西全境都覆盖了。

C 打造全域旅游山西抓住“旅游+”

全域旅游成为共识,但显然,发展全域旅游不是简单数量级的叠加。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开发,而是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发挥核心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旅游产品的丰富和环境改善,形成全域旅游业态的合理分布和旅游功能的配套完善。”盛佃清表示。

纵观全国,“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航空、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相加相融,推动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

“旅游+”理念下的全业融合发展同样也成为山西全域旅游发展的亮点之一,尤其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山西将以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盛佃清说。

去年以来,我省以太原西山与古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阳城、沁水古堡群,左权、黎城、武乡红色旅游区,祁县、太谷、平遥、介休文化、文物、旅游深度融合区,大同云冈、恒山、古城墙文化旅游融合区,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元以前古建筑密集区为重点,申请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进行创新试验探索。

与此同时,我省各大重点景区也积极践行“旅游+文化”理念,推出了一批大型演艺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太行山》等演出成为游客不得不看的节目。这些高品质的文化演艺节目,让游客放慢了脚步,延长了在景区的时间。

此外,山西还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如农业嘉年华、土豆花节、灯光秀、冰雪节、国际徒步大会、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顺应了市场需求,点燃了游客兴奋点。

据了解,山西省旅发委还将与省农业厅、扶贫办合作,用3年时间,在全省建成具备观光+采摘+体验功能的农业产业园50个;将与工业主管部门携手,利用煤炭、钢铁等行业淘汰产能退出的工矿厂房、工矿用地和丰富的工业遗存,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D 山西全域旅游前景可期

事实上,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说法,有好山好水;同时,山西又植根于华夏文明,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在自然风光与人文体验方面有天然的融合统一。以五台山、壶口瀑布、恒山、绵山、太行山大峡谷等一批自然人文复合型景观为代表,以太原、大同、平遥、永济等一批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代表,山西开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十分优厚。

“山西既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行业的产业规模,三大板块的顶层设计,更有党中央的政策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再加上各级政府、企业及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参与。发展全域旅游,山西优势明显。”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山西省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副主任邵琦如此概括。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正从跟团游向自助游、从观光游向休闲游,从景点游到体验游转变。夏骕鹔也认为,这样的市场格局给山西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机会窗口。在国内旅游市场这一轮调整中,山西立足“全域旅游”发展构想,通过建立全域协作,开展全体营销和服务,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最终可以抓住机遇,占据国内旅游市场一席之地。

山西省旅发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山西将继续以三大板块打造为支撑,在抓好晋中、忻州和右玉、左权、壶关等2市18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全省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右玉、左权、太原西山建成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试点,力争2020年有3个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带动全省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

“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的目标,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发展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环境全域提升、旅游市场全面拓展、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将促进山西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邵琦对山西全域旅游的前景信心满满。


本文关键字:全域旅游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