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学景区新论(三):再思考景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018-12-05 绿维文旅 标签:文化旅游

 

 中国文旅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边是市场仍在增长,一边是问题集中出现,我们既要正视挑战,也要捕捉机遇,坚持创新发展。旅游景区在大众化旅游时代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如何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把握时代的指向和发展趋势,以应有的坚定,将时代的声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续写新时代旅游景区创新发展的新辉煌。本文是第三篇,着重解读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往期回顾

吴文学景区新论(一):再谈景区在大众旅游时代的主力军作用

吴文学景区新论(二):再认识当前景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QQ截图20181205184713.png

中国文旅业是一片蓝海,面对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旅游景区该如何发展?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必须从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广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准确把握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立足创新化,要实现复合化,要注重精细化,要实现现代化,要坚持品牌化,要体现可持续性。

 以下是吴文学精彩观点: 

 

准确把握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旅游景区是旅游消费的核心领域和主要载体。为此,必须从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广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准确把握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万变不离其宗。追根溯源,未来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还是要回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进行综合研判。

一、要立足创新化。创新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中华民族一直秉承这一理念,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丰硕成果;中国旅游一直坚守这一理念,由旅游事业走向行业,由行业走向产业,正行进在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道路上。

创新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赋予他不同的历史责任与内涵;旅游创新就必须承担起发展的阶段使命,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实现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的时代,进入到了“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元年,伴随着旅游业国际化、大众化、产业融合化、全域化的发展特征,如何做到观天下,知大势,懂全局,立足当前,前膽未来,思考谋划创新,实现工作创新,既宝贵又至关重要。

旅游业作为消费服务经济,创新内容丰富外延广阔,研究创新问题首先要防止“泛化空论”,还要避免“新瓶装旧酒”,其实非常具有挑战性。创新不是“花样翻新”,也不是什么都要新,更不是什么都要建成新。顺应新时代是创新的前提,传承文化是创新的基础,科学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习主席带领我们进入新的时代,新时代的开启,有效的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形成了新的社会形态、新的经济形态、新的产品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会形态—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万物具备很难再刺激人的感官,获得长久满足,开始要求获得文化精神层面的充实感;新的经济形态—从持续的高速增长,向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新动能由要素货币推动发展,转为需求市场推动;新的产业形态—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向消费服务型经济转型;新的产品形态—由多方面的生产产能过剩,普通的消费品供给有余,向科技产品、品质商品、文化用品等方面消费升级;新的商业模式—区域经济特征更加突出,复合经济竞争更明显,合作经济、分享经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

认识新时代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顺应新时代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面对新时代的旅游创新,要开启新智慧,创建新动能,力求新作为,发展新旅游。

二、要实现复合化。旅游业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诞生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得到前所未有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有明确的阶段性特征,就目前而言,我们已从单体的产品建设,进入到“消费服务目的建设阶段”,旅游景区也是如此。现在已经进入到目的地建设阶段,单一或单纯的旅游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需求,而揉合观光、休闲、度假及深度体验于一体,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服务综合体日益成为旅游开发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需求,成为旅游发展的要素综合性与游客一站式体验需求的有机统一体,而且可以通过资源的大整合推动区域旅游从“圈地收票”的景区时代走向综合引导的旅游目的地时代,推动旅游开发从单个旅游景区开发走向区域旅游一体化时代,从促进区域相关产业综合发展,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大发展。

三、要注重精细化。从消费需求来看,“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一点在旅游景区发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旅游景区的服务对象以旅行社组织团队游客为主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粗放式管理的时代彻底结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私家车保有量的激增、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自驾游、自助游群体占景区接待的主体。据统计,2017年自驾游所占比重继续攀升,游客通过旅行社进入景区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60%-70%下降至2017年的不足30%。这就要求旅游景区要转变思路,吃透游客在景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从细节入手,坚持精准化营销、精细化管理、精品化服务,满足游客在停车服务、餐饮住宿、门票预订、信息咨询、游览解说、旅游购物、评价投诉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四、要实现现代化。“新时代”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别是:一方面,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来看专业化、智能化、合作经济、分享经济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另一方面,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来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具体到旅游景区的发展,预示着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的旅游景区发展方式已不适应,以“资源+资本+技术+知识”驱动的旅游景区发展方式将成为新方向和新趋势。在将现代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旅游景区管理、服务和营销领域的同时,注意经营主导权被剥夺,汲取某些酒店企业的教训,把自己的销售权和生存的命运,交到OTA手中。景区现代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厕所革命”持续到垃圾、污水处理,夜景灯光的选用,都要以降低成本、提升管理为目的去组织实施。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用现代文化武装企业和个人。

五、要坚持品牌化。当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普遍存在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项目设置大众化解说手段单一化、市场形象趋同化等问题。作为旅游景区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要顺应市场需求,立足本土文化和资源特色,做精做强景区自身品牌。同时,旅游景区都要建立起一种品牌自信。原国家旅游局在山岳型景区推广过黄山管理规范,宗教类景区推广过灵山的做法,主题乐园推广过恐龙园的管理,综合型景区推广过东部华侨城等,旅游景区要相互学习借鉴。

六、要体现可持续性。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方式。结合旅游景区的发展来看,当前的部分旅游景区“饱和”“超载”等现象,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旅游业能源消耗低、生态影响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最佳平台和重要支撑。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窗口,更应该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重任,更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旅游景区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杜绝盲目建设和破坏性开发,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旅游景区不要盲目求大,西部40-50平方公里的景区是十分不科学的,目前我们要向功能分区、业态组合、产品开发等方面发展,坚持大保护、小规划、点开发、微干扰、少落地、轻资产的服务原则,坚持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吴文学寄语:

在中国旅游业大发展、大跨越的新时期,做一名旅游景区人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面对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一代代的中国旅游景区人投身到旅游景区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中国文旅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边是市场仍在增长,一边是问题集中出现,我们既要正视挑战,也要捕捉机遇,坚持创新发展。中国文旅业是一片蓝海,我们要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坚持改革创新,开启未来,驶向彼岸。让我们共同把握时代的指向和发展趋势,以应有的坚定,将时代的声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续写新时代旅游景区创新发展的新辉煌。

 

 

 

 

 

 

 


本文关键字:文化旅游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专家咨询热线
绿皮书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生态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绿维创景认为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城区的规划、设计、施工、[详情]
我国目前的生态城市规划有哪些问题?
虽然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中国对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内[详情]
怎样实现艺术聚集区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艺术家创作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大量游客的造访,会对此构成威胁,久而久之,会使艺术[详情]
怎样实现商业建筑的创新设计?
绿维创景认为,建筑是商业的基本空间载体,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建筑也蕴涵着一个[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地产|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旅游招商|旅发网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