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评

2011-11-04 绿维创景 标签:新农村建设 旅游产业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头很猛,进展很快。我院在年初曾提出,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而经过一年的发展,以旅游导向的新农村的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乡村旅游将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正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
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
一般来说,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不应该局限在农民身上,而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乡风民俗和谐相融的多种旅游形式,其经营者可以是农民,也可以是集体和企业。
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的“新”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五个方面上,而这些方面都和乡村旅游关系密切。如图所示。
总得来说,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能够极大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和互动,能够形成新农村建设一种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即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2006年旅游产业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
1、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为了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安排,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位“中国乡村游年”,并要求各地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种新式下,中国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三大黄金周期间,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现实及潜在的市场需求都十分广阔。
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我院在对中央精神和政策的详尽解读,以及对我国农村旅游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概念一经提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多家客户上门或来电咨询,更有不少客户点名要求以此模式来进行策划、规划和设计。对政府来说,这种模式既可以指导具体的建设工作;又可以当作一种示范性强的、可拷贝的模式来推广。而对投资商来说,这种模式既能产生新的项目机会;又能够和原有项目结合,使其更容易推进和被认可。
2、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较大的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
(1)模式多样
从区位上来看,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有依托城市型和依托自然型两种。根据其旅游资源的不同,目前已有红色旅游、自然观光、生态养生、田园风貌、农业观光采摘、原生态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模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高档餐饮、高档酒店、旅游地产、高档运动娱乐项目已经开始进入乡村旅游市场,这无疑将为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模式。
(2)涉及面更广
传统的乡村旅游可以说只是农民业主和游客之间的互动,而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涵盖的更多市县到乡村政府都要站在各自的角度,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当地的企业和农民,需要明晰自己在这种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模式中的地位,并借此契机获得实在的收益;外来的投资商,则明确的需要投资的回报。如何将各方面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是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3)认识更加科学、运作方式日趋合理
在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策划、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越来越被看重;整个建设工作越来越像一个整体,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并以统一思路进行开发、运营和营销推广;单一乡村的独立发展,也越来越被村际间的合作与分工、片区内资源的整合、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所替代。
(4)问题仍然存在
在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形象工程”、 “乱占耕地”、“重复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常见误区;也有“资金不畅”、“土地不活”、“政策不顺”、“主题不明”、“生态不再”等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发症;更有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节的现象。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正确的解读和把握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三、把握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关系到三个方面政府、投资商和农民,从而衍生出三个问题,即农民如何致富、政府如何满意和投资商如何获利。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就是以旅游产业为突破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1、农民致富
农民致富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农民不能致富,即使经济再发展,环境再改善,对农民来说,还是镜花水月,他们不会去配合。而旅游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会产生出大量的机会,而且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文化素质。
增加就业
乡村旅游投资较少、带动面大、经营方式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又能满足现代游客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新趋势,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休闲度假模式。而乡村旅游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绝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尤其是在一些交通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源较好的农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既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支撑农民自主经营项目
在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新农村中,应积极调动农民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到旅游接待服务中来,如农家家庭旅馆、餐馆、娱乐、交通、购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其中餐饮是核心。在规划阶段就应该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和示范规范、在运营阶段帮助协调、提供咨询指导并进行规范和管理。这类项目能够在解决旅游淡旺季接待服务供求矛盾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一般来说,乡村旅游较为发达的新农村,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户均旅游收入在数万元。
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和大面积的果园、菜园、经济作物、生态式的家禽家畜养殖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绿色无污染的粮食、蔬菜、禽畜等能够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经济作物能吸引游客采摘、购买。依托这些农副产品可形成旅游商品,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从而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在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生活条件、社会事业、社会经济等都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视野能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让农民可以可持续的致富,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政府满意
政府满意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而政府满意且愿意支持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这种模式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三农问题确实能够得到改善。所以这种模式,从最初开始,既要紧紧围绕相关政策的要求,给出新农村建设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落到实处。
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根据各级政府的具体要求,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问题,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这要求从规划阶段开始,就要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旅游产品的投资收益、农民收益、基数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控制、公共设施、公共事业、产业结构等的分析以及保障措施,并在各阶段的运营和操作中落实。
符合相关政策和精神
这里的政策和精神,既可以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也可以是其他相关领域的。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新农村建设,应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和各地区的具体要求,符合、迎合(甚至引导)相关的政策和精神,如在知名革命老区,与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回馈革命老区的政策相结合;在能源密集型地区,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相结合;与发展农业、发展水利、小城镇建设等政策相结合。在帮助政府落实和推进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同时,达成自身的目的。
区域旅游发展相契合
这里的契合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意:第一,要溶入区域旅游氛围之中,不能破坏整体形象;第二,要与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郊区旅游发展的相关规划相衔接;第三,区域内应避免重复建设,要争取做到“一村一品”;第四,要加入区域旅游整体推进、推广的大环境中。
政府投入产出性价比高
这里说的投入不光是资金,还是包括精力。旅游是一个藏富与民的产业,往往存在投入大、回收慢、盈利和纳税少的问题,而政府在旅游方面的投资也往往比较慎重。倘若能够吸引到足够的资金,甚至不需要政府投入,就给财政贡献大量的利税或极大的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而且符合相关的要求,这样的项目是政府欢迎的项目。资源、区位条件较好的农村往往可以率先启动,而科学的策划规划能够加速和保障这一过程。
3、投资商获利
投资商获利是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正所谓无商不活。而商人逐利而往,只有投资商的经营回报能够大于其对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的投资,他才会参与进来。
科学开发旅游产品
高效的经济农业、林业、果业、养殖业,以及与之高度关联农业旅游就是投资商较好的选择;依托大城市和大景区的乡村,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开发旅游地产、高档旅游接待、休闲康体运动等项目,也是有效回收投资的保障;自身旅游资源较好,且具有独特性的乡村也容易收到投资商的青睐。但是旅游普遍存在投资大、回收慢的问题,如果不是旅游条件较好的乡村,很难吸引外来投资商的目光,所以必须通过科学的策划,在景区的经营之外,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盈利能力。
利用相关政策
投资商在进行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建设时,应该积极和相关的政策精神相结合,如发展红色旅游、文物保护、生态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旅游小城镇等,并以此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关的帮助,如现金、贷款、基础建设、营销、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从而减少自身的投入或者减少运营成本。
四、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对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很多探索和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发现以下具体问题非常关键。
1、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作为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农村最重要的资产和农民最具保障的财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巨大,土地流转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话题。农村土地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户与集体间的承包关系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承包者把有限的使用权转让给他人并收取一定转让费的行为。
目前土地流转存在土地置换、出租承包、农户退包集体转让、委托转包、集体反租转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流转形式;土地流转范围逐渐从以耕地为主逐步扩大到林地、草原、水面等整个农用土地;土地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总得来说,流转呈现规模化的趋势,为乡村旅游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农村土地流转目前仍缺乏法律法规上的依据,形势还不明朗,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程序不够规范;中介服务组织、监管组织不健全;基层政府认识不清,过于保守或粗暴推进工作;“圈地运动”升级损害农民利益等。
要改变这些现象,除了对应上述问题,落实中央土地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政策机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市场体系外,还应该广泛的开展教育,尤其是对基层干部和农民,推进土地流转健康顺畅进展。
对企业来说,最难解决的就是土地的问题,而通过房地产模式直接解决,是决对行不通的,必须通过一整套方案来解决,对上要让政府满意,对下要让农民也参与进来,通过旅游产权的手法、旅游运营的思路,实现突破。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是及其重要物质基础,需要充分运用国土资源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动摇。
2、产业发展问题
我们说,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发展乡村旅游,但绝不是局限于旅游,而是以旅游产业为突破点,解决产业发展结构的问题,即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乡村旅游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仅仅是做旅游产品,也决不能仅仅考虑旅游产业关联的问题,而是要站在跨产业结构、乡村区域发展、甚至更大区域发展的概念上,以旅游产业作为替代产业的龙头,渗透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动经济总体规模上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速整体经济结构升级;刺激旅游消费,拉动市场需求;促进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和旅游产品提升,放大其带动效应。
在产业发展问题上,既要有清楚的认识,通过科学的规划策划指导工作的看展,又要形成合理的操作机制在政府层面,既符合当前政治政策、环境发展,又是解决性的工程办法;在投资商来看,也是符合经济规律、能够操作的项目。
3、建设资金筹措问题
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在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的来源是多样的,政府、集体、投资商、农民,以及其他成分如城市居民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G(政府Government)+V(集体Village)+I(投资商Investors)+F(农民Farmers)+O(其他Others)几种投资主体构成的整体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是主要的支持者,投资商是主要的推动者,主体是农民和村委会,其核心是解决农民开发和推动农民自身参与的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拓展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首先是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包括上下级垂直转移支付,以及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等,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的转移支付;其次是政策性融资,如国债、以工代赈、设立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等;再次是福利彩票、慈善基金等公益性筹资;最后是村集体筹资和项目筹资。
在项目筹资中,对于非盈利的基础项目,可以扶贫的名义,积极利用国内外低息贷款;对于盈利较少,但较稳定的公共项目,可以开放特许经营,吸引民营资本;对于盈利能力强的旅游项目,可通过直接转让、筑巢引风、建设经营、合作建设经营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种资金。
4、合作模式问题
在旅游导向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集体、投资商、农民以及其他主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合作问题,而投资商的合作模式,又是新农村中的“新关系”,最为特别,亟待解决。
简单的项目合作外,能担当旅游开发龙头的企业合作模式最值得探讨。
“村企合一型”这是一种常见的模式,投资企业是村办集体企业或由其转变的企业,经济实力强,既能统筹各种资源,又能承担部分社会职能。
“兼并整合型”即投资商整合相同旅游资源、片区或游线上多个村落的资源,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实现横向扩张,整体兼并、整体改造、整体运作。
“股份合作型”农民以宅基地、废弃地等土地资源入股旅游企业,做到离土不离乡、离田不失权、离地不失利,加速农民非农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在投资商的合作模式主要就是投资商和政府、集体、农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考虑,否则项目都很难推进。我们认为首先应先解决大合作的问题,即投资商先与政府、集体协商,先解决这两个合同关系上的核心内容,再综合考虑农民的因素,从而形成基本的合作模式。
五、一些经验与思路
1、城乡一体化,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我院在《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及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项目中,结合许昌市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出在许昌至长葛87平方公里的带状区域内,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示范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许昌旅游发展的机会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许昌旅游各主要要素将得以展开,从而完成旅游产业的战略布局;同时,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三大优势的旅游产业也将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催化和强大助力。下面结合许昌案例,来分享一下这种城乡一体化,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整体发展思路
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城、镇、村、农业产业互动整合的城市化建设模式;其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城、镇、村的发展结构,将对区域发展形成示范性作用。
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城镇村旅游产业网络结构战略围绕路、河、园区、村形成整个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发展框架;依托观光型经济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休闲,形成观光型经济农业,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村落结构的转化,发展和集聚观光农业,从而带动整个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发展;多元主体的旅游投资战略根据旅游小城镇、观光农业带、新农村、大型旅游主题项目等不同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投资政策和模式,吸引资金,带动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农家乐旅游示范村
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带中,打造多个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如我院许昌项目中丈地村的餐饮特色、西街村的文化特色、禄马村的曹魏文化、宋庄的腊梅文化、英刘的中原传统时尚等。特色项目是每个示范村策划的重点,依据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选择使用,结合特色项目的辅助配套项目,整体层次上形成以特色项目为“月亮”,其它辅助项目为“星星”的众星捧月格局。
旅游产业开发运作模式
以“环境带动旅游、旅游带动人气、人气带动商气、商气带动项目、项目带动土地”的模式,实施区域开发。统一规划,控制风貌;借助土地经营手法、推进景观农业规模化发展;
依托新农村政策,以多个旅游导向社会主义新村为带动模式,逐步推动区域内新农村的旅游发展。
2、新农村旅游地产开发思路
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房地产,尤其是资源导向较强的旅游地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和契机,加速新农村的建设。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集约化农业带动型
结合区域特点,利用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种较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此过程中,可参照价值规律与平等竞争的机制促使农地流转。首先促进农用地整理,对各类废弃地、闲散地进行复垦,增加可利用土地,并置换出更多的可建设用地;其次,通过农业产业的提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促进撤乡并镇、迁村并点、旧村整治、民居翻建改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地制宜,通过土地置换、土地权属重划等获得低成本的可建设用地;再次,利用集约化农业形成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并带动乡村公寓、度假住宅等旅游地产物业的开发。
工业带动型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些乡村能够利用当地区位和资源条件,将工业和新农村建设融合为一体,和谐发展,并兼顾农业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以及本土文化的提升。在此进程中,会出现一些乡村风情和现代化气息相结合的新农村工业园区,以及大量较低成本的工业用地。依托工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可开发新农村工业旅游区,并利用工业园区的规划住宅用地,或通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开发配套的接待设施、商业街、住宅等旅游地产。
休闲和旅游带动型
利用乡村较好的休闲氛围、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将休闲产业、旅游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乡村休闲旅游区,并依托旅游区,开发产权的酒店、农庄、商业街、度假住宅等多种旅游地产形式。在此进程中,要梳理、挖掘和保护乡村的旅游资源,而这个过程也是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过程。通过建设休闲度假区和旅游区,优化乡村建设布局,促进人口适度集中,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事业,可以获得相对低成本的可建设用地,同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村的闲置劳动力会转化成为非农业人口旅游产业工人,并可促生新的土地流转空间。


本文关键字:新农村建设 旅游产业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
绿皮书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推进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落实,大力[详情]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都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和基层反映情况看,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发展质量[详情]
绿维文旅解析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如何做?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详情]
研学游纳入必修课,目的地旅游该如何借力开发?
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地产|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旅游招商|旅发网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