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结构下的都市田园与田园都市

2019-04-08 绿维文旅 标签:文化

       都市田园:城乡互动发展之利刃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乡村发展

城市外扩与城市化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节省城乡交易费用,发挥城市大体系规模效益、聚集效益,给城市带来外部经济、给原城市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城市化与城市外扩却如同是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尤其是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区域,因处于城市的外缘地区,是城市环境向乡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往往成为最先被城区“蚕食”的区域,这些受城市化“蚕食”的农村地区却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乡村景观消逝、农业用地减少、人口增多,剩余劳动力激增,农民收入下降等,这无疑是与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当乡土化、别具自然情趣的乡村景观逐渐被乡村城镇化改造中整齐划一、单调呆板的“水泥森林”所取代时,我们不禁要问,“大兴土木”、推倒重来是否真是农村地区在城市化改造进程中应遵循的唯一准则呢? 

二、都市田园:城乡互动发展之利刃

另一方面,农村乡土资源却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吸引物,山乡云缠雾绕、山青林秀、水乡平畴沃野,稻浪翻滚、花木扶疏,乡村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正迎合了当前现代人“返朴归真”的愿望与“亲近自然”的旅游休闲需求。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紧邻人口众多的城市,客源基础庞大,区位优势明显,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优越条件。

伴随着以乡土资源、都市田园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的引入,却能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1)乡村旅游能带来经济收益;(2)乡村旅游的开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产业、观光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改变原本单一的种植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3)乡村旅游的导入能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得到加强,三产就业平台的增加,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切实提高本地农民的收入。如台湾地区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规模集约化发展对区域的产业化引导历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由此,我们认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继续存在与田园风貌的保留并非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先决条件。相反,以都市田园为先导,在都市边缘保存具有吸引力的乡土资源,以乡村旅游为手法,对这些乡土资源进行田园景区化包装,打造富有自然情趣的、展现乡土风光的田园化都市,并通过旅游的发展获得收益的这种我们称之为田园都市的发展模式,能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同步发展的难题,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疏通城乡互动发展道路的利刃。

       田园化都市发展的四大战略

 

三、田园化都市发展的四大战略

田园都市发展模式的关键就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当中,以乡村旅游为手法,将农业发展与城市扩张相融合。在这一模式下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以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为途径,以产品化包装与景观化升级为立足点,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下以我中心参与的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农业旅游项目产品策划中的王佐镇为典型案例,结合其它案例,诠释田园都市发展模式的四大战略。

1、农旅合一
农旅合一,就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乡互动的结构下,坚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两栖化经营,把乡村特色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都市休闲农业作为区域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观光休闲条件,为传统农业注入旅游休闲的功能,通过旅游环境营造,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建设多功能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农旅合一”的两栖化战略既保持了乡村性,增加了旅游吸引力,又可以降低资金投入,有效克服和防范旅游的季节波动性对经营者的损害,减少经营风险。

2、乡村景区化

在城市化过程中,迎合以自然山水田园休闲为导向的消费需求,以都市田园为启动,保留镶嵌在都市边缘的乡村别具特色的田园景观,提升景观吸引力,突出“乡土、生态、情趣”三元素,打造田园化的都市。其中,田园都市中的“田园”是都市休闲农业环境的重要依托,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而田园都市中的“都市”则使得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符合现代方式的人居习惯,进而为新农村的建设增添切合实际的动能。以王佐镇为例,就是以建设“国际化、花园式旅游小城市”为战略目标,为休闲农业的开展打造田园化的都市环境,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3、产业立体化

都市田园模式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质与目标是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所谓产业立体化就是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强调利用本土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产业立体化战略的最大社会功能是有效安置本地农民的就业,达到扶贫的效果。以王佐项目为例,就是要通过旅游业的引入,调整种植结构,升级苗木、花卉、果蔬等特色农业种植结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王佐镇“丰收印象”农业主题公园中果酒、果酱等特色果品加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了王佐镇的三产收入。旅游服务业平台的增加,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对于整个王佐镇域而言,由于河西煤矿关闭以及城市扩张的影响,全镇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都市田园模式下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镇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了区域产业的升级。

4、经营共生化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外来投资商与本地经营者通过提供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旅游产品,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体现分工的原则,克服产品同质化,提升本地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以王佐镇为例,不排斥其它资本来参与本地休闲农业的开发经营,但外来资本要通过镇政府运营的公司(王佐镇农林服务中心)才能进入本区进行开发,保障乡村旅游开发中本地经营者(农民)的利益。

       田园都市构建的开发思路

 

四、以农为本的旅游产业导向:田园都市构建的开发思路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在于能唤醒人们对农耕文明的记忆,其核心旅游资源在于乡村的自然人文风貌和生产、生活、生态,因此田园都市发展模式所要研究的就是在城乡互动结构下,乡村发展中如何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对乡村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打造田园化、花园式的都市,进而形成为推动新城镇、新农村建设的动能。

1、通盘考虑,以农为本

乡村旅游,尤其是都市周边的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田园都市乡村旅游目的的地打造,并不是单一独立的项目,而是布局有序的区域的群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田园都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要前瞻农业旅游及休闲旅游的宏观趋势,对区域内乡土旅游资源进行通盘考虑、整合梳理相关的要素,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的发展,以乡村休闲连绵带、乡村度假区块为目标,构建乡村旅游的综合体。以王佐镇为例,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的基础上,盘活区域内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打造王佐镇都市休闲农业生态走廊,生态走廊联动从佃起蔬菜种植基地直至千灵山景区的数十个园区和景区,形成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乡土文化体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流通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产业带。

2、整合优化,两大提升

在形成乡村休闲综合体的基础上,改善现有的观光休闲条件,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基于农作物的一产向三产附加值的增加进行提升和创新,从而实现由生产型农业向都市休闲型农业的升级。以王佐镇“三地六园”项目为例,对原本以生产种植型农业为主的“三地六园”项目(包括南宫花卉展示园、魏各庄种苗繁育基地、佃起特种蔬菜种植基地、庄户籽种展示基地等三个农业生产基地六个农业种植园区)进行整合,通过旅游休闲功能的注入与景观风貌的改造,提升成为以都市休闲农业为定位的“乡韵九品”项目(如锦卉花园、丰收印象、躬耕菜园等)。从而实现在整合优化乡土资源基础上的两大提升:1)由生产种植型农业向都市休闲型农业的提升;2)由“三地六园”项目向“乡韵九品”的提升,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带,塑造休闲农业的整体品牌。再以我中心参与的北京市朝阳蓝调庄园项目为例,蓝调庄园原为蓝莓、草莓种植园,通过资源整合与前瞻判断,打造以体验式服务为基调的、以蓝莓、草莓采摘,蓝莓西点DIY加工为主要产品、以原生态为基础的乡村有机生活体验会馆,实现了整合优化基础上的提升。

3、一园一品,差异化打造

在通盘考虑,整合区域要素资源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区内资源,按照“一园一品”的整体开发思路,对休闲农业带内的各个组成(如园区)实行差异化打造。

我们认为,“一园一品”中的“品”具有两层含义:

1)品种

“品”第一层含义是农作物的品种,打造传统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首先以特色作物对各个园区进行区分,打造“精致乡村,特色作物”。以王佐项目为例,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乡韵九品”中的锦卉花园以花卉为特色,而桃园景观则是福寿桃园的主要吸引物。  

2)精品

“品”的第二层含义是精品,品位。挖掘本地可引用的文化主题,赋予项目地合适的文化脉络,围绕农业主题形成精品园区,在使各个组成园区别具特色形成独特卖点的基础上,组合构筑休闲农业区整体的吸引力。如乡韵九品中的锦卉花园,以赏花、干花花艺、花卉精油美容养生等为特色卖点打造精品花卉休闲园。

       乡村景区化的五种手法

 

五、乡村景区化的五种手法

田园都市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在区域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要素资源,实现乡村景区化。目前,大都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化改造中呈现出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景观(面貌)单一化的规划结构,因此必须通过结构优化与景观升级来实现景区化发展的目标,从而把农业项目转化为旅游项目,也是在城乡互动的结构下将旅游系统推进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最好切入机制。在王佐案例中,我们创新和总结了一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手法。

1、情趣化乡土意境的塑造

除了常规的手法之外,创新采用的艺术手法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形成眼球效应。如大地艺术景观手法的采用,往往能成就游客视觉的盛宴。以景观花海、麦浪、大尺度果林等乡土资源为特色,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以创意性的思维与艺术性手法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景观效果。如王佐项目乡韵九品中的丰收印象农业主题公园,借助艺术性的手法,以“硕果累累”的丰收树大地艺术景观塑造丰收意象,展现“丰收”、“硕果”、“喜庆”,打造出别具情趣的乡土观赏意境。

 

别具乡土特色的哈蜜瓜园休憩节点

2、生态化景观的推进

亲近自然、唤醒对农耕文明的记忆是人们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梯度是乡村旅游的动力源泉。人们的定性思维习惯把城市作为现代的标志,而乡村的原始性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乡村景观的本质特征。因此,景观生态化手法作为当前景观设计的一大潮流,无疑更应该成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景观生态化以生态和谐为特点、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本土化植物配置,主要采用乡土化的材料,使其在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艺术美和功能性的统一。如以玉米地作为隔断的玉米生态迷宫、花卉迷宫等,简约、乡土的采摘园休闲果吧。

地堡式休闲小屋生态美与艺术美的统一

3、互动化游乐的创新

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交流,在行走中体验美景,增强参与性、增加乡村游乐活动的动感,引入鲜活的、互动的、动态的主观感受,能被赋予更多新奇性与趣味性。如将传统农耕文化的静态展示与游客参与农事劳动的动感体验相结合,使游客能更深切地体会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又如广东顺德长鹿农庄,利用农庄的本土资源,另辟蹊径,创新设置更具动感性、妙趣横生的小花猪跳水、鸭子赛跑等游乐项目。

4、文化底蕴的融入

文化元素注入乡村旅游产品作为底蕴,将使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得到提升。以乡韵九品中的福寿桃园为例,挖掘桃所具有的福寿文化内涵,将底蕴深厚的福寿桃文化融入造园艺术,结合大众化的桃果采摘策划多种别具特色的桃林休闲活动,如福寿桃工艺品DIY、桃林祈福等。在文化体验化手法的运用中,要以原始性和田园性为最基本的要求,体现民俗文化的生态理念,挖掘和凸显原生态文化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

5、休闲化品位的提升

乡村景区升级的品位休闲化改造是基于现有乡土资源与乡野氛围,营造更适合现代人品味、追求返朴归真意愿、享受乡土情趣的休闲环境。如对设施农业的品位休闲化提升,将传统的只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所提供的“恒温环境空间”与休闲活动相结合,依托温室大棚内的农作物,提升内部景观,设置各式休闲吧、休憩节点等,提升乡土园艺景观特色的休闲品位。

 

“丰收印象”果品DIY大棚改造乡土特色休闲品味的升级

结语: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城乡互动结构下乡村同步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课题。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都在面临着城市扩张,乡村消逝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乡村的继续存在与乡村风貌的适度保留绝非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先决条件。以乡村旅游为手法,大力发展农业休闲,将农业发展与城市扩张相融合的田园都市发展模式,是创造和实现城乡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绿色可持续模式。按照田园都市的发展模式,能推进乡村地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城镇化改造升级与乡村旅游的转型和茁壮成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农村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快速提升农民收入,从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形成新增消费,使中国保持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关键字:文化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