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凋敝破败到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龙岗百年老村这样变形

2019-01-03 绿维文旅 标签:特色小镇

 沿着吉华街道甘李路一路向西上行,不多远便可看到这样一个客家村落:随处可见的亭台楼阁溢满悠悠古韵,依依垂柳道不尽百年风华,一条条青石小道似在诉说着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

从被人戏称“第三世界”的偏僻角落到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从凋敝破败到华丽转身,如今的甘坑客家小镇可谓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静默地书写着一个百年老村的“变形记”。

这个百年村落的转型缩影,既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洪流中所激荡起的璀璨浪花,也预示着新一代的甘坑人,在洗脚上田、“种”完房子后,正昂首迈进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昔日:百年老村日渐凋敝

在客家话中,“坑”是指小溪流、小水沟,“甘坑”是因泉眼遍布、溪水甘甜而得名。35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甘坑始祖看中了这里四面环山、山间有水的自然环境,遂在此定居繁衍生息;80年前,村民邓连顺将革命的火种引入甘坑,成为甘坑第一个共产党员,而后,素来与世无争的甘坑先后有6人为了抗战壮烈牺牲。

江河流转,物换星移。从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到被人遗忘的“第三世界”,从红色村庄到被列入深圳市“扶贫奔康工程”帮扶对象,甘坑人曾经引以为傲的青山绿水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甘坑人后反倒成了桎梏甘坑发展的瓶颈——甘坑老村地势低洼、逢雨必涝,30多间老屋年久失修,加上风雨侵蚀都已成为危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甘坑出了名的偏僻,外地人都把这儿称作‘被人遗忘的角落’。”对于土生土长的“老甘坑”张新民来说,他对当时甘坑的凋敝破败记忆犹新,“那时候,要从甘坑去布吉镇政府办点事情非常不便,中途要转好几趟车不说,还大多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事实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同处大布吉的坂田、岗头等都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相继发展起来,曾经宜居宜业的甘坑却如同一位日渐垂暮的老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让其变得“步履沉重”,不得已落后于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

上世纪90年代,陈女士从老家河源来到甘坑打工,每当回忆起当年的甘坑她仍感慨于它的破败:“当时的甘坑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脏乱差。”那时候的陈女士时常望着周遭尘土漫天、泥泞不堪的路面发问:“这个地方什么时候能变好啊?”

转折:关键抉择留住文化之根

历史总在冥冥之中被创造或改写。最开始,对于甘坑老村的改造,世代栖居于此的甘坑人谁也没有思路。2010年,抱着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想法,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决定把整个老村的老房子按照当时的价格统租下来,租期15年。

老屋租下来后,光放着总不是办法,该怎么处置呢?有人主张拆迁卖地,有人主张拆旧建新……众说纷纭之下,一种对甘坑老村朴素的眷恋情结影响了当时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负责人做出的关键抉择。“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实现一夜暴富的诱惑确实曾让甘坑人心动。”甘坑社区党委书记、时任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副董事长的谢俊风说,一番权衡之下甘坑人有了更深远的思考:曾经遍布山间的泉水几尽干涸,曾经为国家创汇的果树已被连根拔起,曾经饮誉东南亚的客家凉帽也已几近绝迹……假如把这些记载甘坑先辈拓荒足迹、见证客家人奋斗历程的古老村落全部拆了重建,势必无法留住客家传统文化与民俗记忆的根。

“祖辈创业艰辛,我们不能毁掉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2011年,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组织人员前往坂田手造文化街参观。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布满木雕、刺绣、书画的店铺……这条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多功能生活街区新貌为甘坑人打开了一扇窗——甘坑老村群山环抱,有山有水有百年老屋,能否仿效坂田手造街,将其改造成传承客家民俗记忆的文化旅游生态园?

于是,在区、街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甘坑人选择对老屋村进行修旧如旧的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并制定了保护和改造计划:以甘坑老村为重点,利用甘坑社区保存较好的客家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整合社区宅基地及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通过综合整治、修旧如旧等方法,打造传承客家文化的风情小镇。

重生:客家小镇迎来惊艳亮相

2011年,正欲对甘坑老村进行修旧如旧、保护性开发的甘坑人,等来了恰逢其时的“东风”。

这一年,有位名叫江坤城的客家商人来到甘坑。初来乍到的他给甘坑人送来了一份“大礼”:在对几十间老屋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又把自己上世纪90年代从闽赣等地收集来的十来座明清时期特色古建筑搬至甘坑,这也奏响了甘坑老村重生的序曲。于是乎,客家民俗的碉楼、广府风格的骑楼、江南情调的阁楼、瑶族风情的吊脚楼等记载客家人从中原大地一路迁徙到南方边陲、不断吸收各地文化精华形成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改造后的甘坑客家小镇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世界似乎有着这样一种魔力:一群人开拓创新的历程总是会牵动另一群原本与之毫不相干却志同道合者,从而使两者产生某种联系与交融。坚信以现有风土人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还可使古老村落涅槃重生的甘坑人,在2016年的文博会上成功引来了华侨城这只“金凤凰”。双方签署了500亿元的合作协议,欲围绕“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模式,建造集文化、生态、科技、旅游四位于一体,拥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特色小镇6张国家级名片的特色小镇,打造蜚声国内外的“中国文创第一镇”。

2017年7月15日,以“文旅融合与特色小镇”为主题的2017中国文化旅游高峰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会上,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名单,经过一年多探索与开发的甘坑客家小镇从全国10个省(自治区)40余个申报的参评试点项目中成功突围,荣膺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基地)试点。这也标志着,古老的甘坑老村正式蝶变为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

鹊起:IP开发之路越走越宽

客家文化是甘坑客家小镇的文化根基。然而,深圳客家村落很多,仅仅停留在“客家文化”层面难以将其进一步IP化。素以IP开发和保护为业务根基的华侨城文化集团在研究和挖掘中发现,客家凉帽是一种辨识度非常高的文化符号,不仅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坑也因此闻名。

“甘坑客家凉帽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甘坑人虽早已不再以编织凉帽为生,但这份手艺却传承了下来。”之所以锁定小凉帽作为甘坑的文化IP,正是力图使小凉帽这一客家生活资源转化为旅游共享资源,通过小凉帽IP化,把传统客家文化资源转化为世界通用语言和行为载体。

2016年8月,结合凉帽元素,加上古色古香的小镇气质以及人们对客家女性贤惠、勤俭的认知,创作出了小凉帽姐妹及铛铛狗的形象。小凉帽IP正式诞生,甘坑客家小镇的“IP Town”之路就此拉开序幕。2017年5月,小凉帽形象亮相文博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2017年9月,首部中国本土文化“IP+VR”原创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在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开发IP孵化策略,逐步形成了囊括绘本故事、国际赛事、特色景观、文化活动、服务设施、新型农创、创意酒店、亲子农庄、V谷乐园、VR邮局、VR电影的全套产品矩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沐浴在冬日暖阳中的甘坑客家小镇,雕梁画栋的客家民居鳞次栉比,布满青苔的石板小路纵横交错;青草池畔,一位头戴凉帽的客家姑娘正挥动衣袖,轻步曼舞似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如鹊鸟惊起,婀娜的舞姿在明媚的阳光里轻快地掠过……


本文关键字:特色小镇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