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牧青:全域旅游重在“八动”

2018-08-13 标签: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应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点互动、线线互通,这就需要形成重点景区、一般景区、景区周边休闲度假区、城市休闲产业区、乡村休闲产业区五级联动机制。进一步说,是观光带动休闲、休闲带动度假、城景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发展。

绿维文旅集团 总策划师、绿维牧青文创分院院长马牧青认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创建和发展,是一种以旅游为引领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共进战略,必须做到“八动”。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上述理念、目标和路径引领下,全域旅游规划应是一种战略方向和途径,是一种区域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政策导向(王兴斌语),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思维,从根本上说,是引领旅游产业大变革、破解发展痛点的关键,更是一种以旅游为引领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共进战略。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创建和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八动”:

一、政府策动: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由地方政府推动

全域旅游政策的出台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规划、创建和实施当然也要有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

2016年1月首次提出;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262个省市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6年5月,召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会;

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238个省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6年9月,召开全域旅游推进大会;

2017年3月,“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4月,国家旅游局出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评价标准》;

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2018年3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评价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二、景区带动:重要品牌景区引领,众多景区联动,观光带动休闲

全域旅游应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点互动、线线互通,这就需要形成重点景区、一般景区、景区周边休闲度假区、城市休闲产业区、乡村休闲产业区五级联动机制。进一步说,是观光带动休闲、休闲带动度假、城景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发展。

首先是5A级品牌景区引领。一个县域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最少要有一个5A景区,一个地级市最好有几个。当然,多多益善。苏州市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管辖5个区和5个县级市,却有8个5A景区;黄山市辖3区4县,也是全域旅游示范区,5A景区也不少于3家。

其次是众多一般性景区联动。目前,洛阳市栾川县境内拥有2个5A、5个4A旅游景区,3A景区更多,多年前的栾川模式就是: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其行动方针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

再次就是各类旅游景区、产业、休闲度假设施充分。武汉黄陂区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其因为创建了5A品牌木兰文化旅游区,而带动了全域旅游及经济发展。目前拥有1家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包括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云雾山、木兰草原4个景区相互间距40公里以上,几乎覆盖黄陂区全境),另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6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休闲特色集镇6个,休闲专业村58个,休闲山庄168家,星级农家乐956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9家。在旅游交通方面,全区域贯通,畅行无阻,黄陂旅游集散中心到各大景区之间“15分钟可达、2小时串联”。配套建成各类宾馆酒店6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具有一次性接待2万名游客食宿的能力。2016年接待游客18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黄陂区连续几年招商引资居武汉市第一名,且大都是与旅游有关的生态文化类项目,目前已成为大武汉地区5000万人群的后花园。

三、产业拉动:农文旅康养研工……旅游在融合中引领

从前几年旅游业主动地去“搭讪”各个产业和行业,即所谓“旅游+”,到当下的各个行业和产业反过来主动地“+旅游”,倏忽间,旅游好像已成为时代的娇子、行业的宠儿,及至全国各地一哄而上地大搞全域旅游,纷纷成立高半格的旅发委,足以说明整个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旅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尤其在实体经济下行时期。

这就有了以文旅融合打头阵的各种融合形式,如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等,进一步说,有“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诸如此类,不一类举。以上业态融合在全域旅游空间内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跟当下国家提出的以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为主要路径的乡村振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没有融合就没有旅游产业的拉动和引领。

四、文化驱动:旅游离不开文化,全域旅游需要文化融合与贯通

我们知道,景区需要文化,有文化主题才利于设计产品、布局业态、突出形象、打造品牌。作为以景区为驱动核、以城市为辐射核的全域旅游当然也离不开文化。全域旅游同样需要一个融合性的文化主题,无形的是城市精神,有形的是城市地标。有文化,休闲度假产品才有怡情愉悦功用;有主题,才利于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城市需要文化特质,是地域风俗、风情的最集中反映的区域,包含城市特质、文化、精神在内的城市形象未必是旅游形象,但一定与旅游形象有关,旅游形象可以在旅游集散中心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则主要在城市的主要休闲区域,如市政广场、公园、母亲河滨河风光带展示。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游客第一印象——旅游集散中心,兼具城市休闲功能是最理想的:一者外地游客的第一印象不止是感受自然风景和旅游形象,更重要的是感受当地人所自带的人文风景和风情;二者在淡季可以较好地利用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不至于造成浪费。至于游客与本地人会否产生功能上的冲突,当然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化解?举例说,当地人自发地在旅游集散中心表演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对自己是自娱自乐,对旅游者可能是一种更为直接的生活化第一印象。

五、城乡互动:县城是最大的游客中心,景城乡互动,观光、休闲、度假互补

全域旅游一定离不开区域性城市。如果说核心景区是全域旅游的引领,是观光中心,核心旅游区是度假中心;那么所在区域中心城市一定是全域旅游的休闲中心、交通中心和主要功能服务中心;乡村则是全域旅游的城市休闲扩展区域和景区观光辐射区域,也是旅游相关产业的重要承载空间。如此说,全域旅游与当下的乡村振兴有密切关系。

全域旅游离不开乡村。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是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套有效模式和方法。

作为一个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定要有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个别区域也许还要有几个,这是由区域资源丰度及交通和市场区位决定的,还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和景区有关,目的是依托更成熟区域和景区,起到引流和导流作用。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是交通集散、信息集散、功能集散,城市同样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只不过其作用更广泛、更综合而已。如果说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是集散,那么城市功能对于旅游则是辐射。

旅游集散中心与主要城市、主要景区的联结,可以是绿道。与其他4A级以下景区的联结,以及城乡之间、景乡之间,有时未必是绿道,可能是更接地气的乡村公路,这样更显差异化、乡村化和生活化。

对于旅游集散中心的位置遴选,应当符合几个条件:一是高铁出口,二是高速公路出口,三是机场靠近城市区域;四是靠近城区;五是生态环境较好区域;六是最好又靠近核心景区。当然,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周边联动,跳出区域谈全域,旅游人群导流、引流、截流

任何事情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孤立的。对内说,全域不是狭隘的全域;对外说,也不是本区域概念。

首先,全域范围内未必每个点都要做旅游,全域旅游本质上是全域休闲,而非全域观光,更非全域造景。景区具有辐射功能,休闲度假设施配套、旅游相关产业延伸才是全域旅游需要关注的内容,而广大的乡村是景区的主要辐射区域。从这个角度讲,全域旅游必须做到观光带动休闲、休闲带动度假、旅游带动产业、景区带动乡村。

其次,有些全域旅游示范区本身资源和交通并不占优势,景区发展成熟度也不占优势,这就需要与周边成熟的区域和景区形成联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旅游人群的导流、引流和截流。

七、时间缓动:全域旅游重在过程,重在引领,重在实效

全域旅游重在理念和过程,重在注入一种旅游引领、休闲化引领、生活化引领的思维模式。事实上,对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无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与否、认可与否、审批与否,从对旅游及经济发展的角度考量,在当地政府提出要创建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各部门、各行业就开始付诸行动了。

目标既定:一是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典范;二是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三是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典范;四是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典范;五是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成为旅游业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协调、扩开放的典范。

八、全民行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规合一,全民共建

搞全域旅游,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其组织机构和相关机制,包括: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创新旅游配套机制,建立相应的旅游联席会议、旅游项目联审、旅游投融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旅游志愿者组织、旅游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培训、旅游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等等。


本文关键字:全域旅游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专家咨询热线
绿皮书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生态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绿维创景认为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城区的规划、设计、施工、[详情]
我国目前的生态城市规划有哪些问题?
虽然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中国对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内[详情]
怎样实现艺术聚集区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艺术家创作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大量游客的造访,会对此构成威胁,久而久之,会使艺术[详情]
怎样实现商业建筑的创新设计?
绿维创景认为,建筑是商业的基本空间载体,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建筑也蕴涵着一个[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地产|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旅游招商|旅发网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