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

2018-07-24 标签:体医融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可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推进,体医融合已由战略规划进入实质发展阶段,体医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全面论述“体医融合”的发展模式及路径,并简要梳理推进体医融合的进程,强调体医融合的重要性。

“体医融合”发展背景及重要性

“体医融合”发展背景

“体医融合”是以医疗问题为导向,组织人们进行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特别注重发展健康运动技能,以区别传统的运动技能。主要解决医疗偏临床、体育偏竞技的健康供需矛盾,体医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引导,重新认识健康、认识疾病;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为健康目标,服务范围是全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疾病过程的三全覆盖,形成养育、养生养老的“三养”健康科技文化。

我国自2014年就已提出“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理念,并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体医融合”在其中也有体现。《纲要》从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及技能、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体医融合”的推广,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

时间地点或机构事件

2016年11月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体育医学学院”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办发(2017)12号》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17年3月陕西省陕西省体育局和陕西省卫生厅达成战略合作,并确定在西安体育学院成立健康研究院

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体医融合促进创新研究中心”

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制定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 年)》提出促进体医融合,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指导部门,积极倡导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等

2017年5月12日国家体育局与国家计生委在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卫计委体医融合工作座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强调,体医融合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全国促进体医融合大事件

实现体医融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健康革命的迫切需要,是回应群众关切的迫切需要。国家如此急迫推进体医融合,是因为体医融合是实现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

“体医融合”达成目标

  • 通过体医融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
  • 通过体医融合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
  • 通过体医融合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
  • 通过体医融合引导人民群众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方向去努力。

实现体医融合发展的一三三四模式

 

图片18.png

 

体医融合发展的一三三四模式

一、体医融合的一中心模式

体医融合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体医融合三原则模式

人民健康离不开运动已经是全民共识。尤其是我国2.9亿心血管病患者,1.14亿糖尿病患者,将近七千万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等慢病患者,更急迫需要体育锻炼的指导。这些慢性病的康复问题,单独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须靠体医深度融合才能解决,下面将就体医融合的三个原则进行说明。

1.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中心脏、肾脏等脏器的安全性、血糖稳定性、运动器官伤病等等运动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运动安全问题涉及多学科。运动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横纹肌溶解症引起的急性肾衰等屡见不鲜,导致患者不敢进行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健身指导师也不敢指导,医生的运动处方医嘱无法落地。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目前无人可以负责,而这些人都有医嘱要求适度运动,关键是这个度如何把握才能让运动既安全又有效?运动发生意外的报导也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人担心自己的运动风险,因此不敢有强度的运动。安全的低强度运动未必有效,高强度的运动却未必安全。平衡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靠体医融合的新技术。

2.运动的有效性

运动的效果需要有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才能体现。运动是否达到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效果?用什么指标评价?单纯靠体育科学或者医学的指标肯定都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在一起,来阐释什么样的运动可以降低什么样的疾病的风险。而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运动的近期效果和远期终身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慢性病都是发病于成年而病根在少年。运动预防慢性病的效果,需要多年的效果观察。必须让家长坚信运动对终身健康的巨大作用,才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督促自己的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另外运动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价。比如,通过日行一万步,心血管病风险或许下降了,但骨关节疾病风险也许增加了,颈部的运动可能还不足,运动的综合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兼顾运动的多种效果综合评价,才能真正明确运动的有效性。

3.运动的可持续性

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病,或者说运动作为慢性病康复的必须手段,都要求运动长期、终身进行。运动停止则效果也会逐渐消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坚持终身规律性运动非常重要。但目前,运动难以坚持,是实现各种慢性病康复治疗效果的最大难点。虽然康复的效果显著,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即使在美国,仍然有80%符合条件的患者没有坚持运动康复。运动的可持续性,实际上是运动文化属性的体现。运动如果只强调健康而不强调快乐、满足感等等体育文化特性的内容,很难坚持锻炼。坚持运动,有的是为了健康,有人是为了快乐,原因不同而效果相同,强调个性化引导才能实现运动的可持续性。

三、体医融合三融合模式

体医融合在维度上包括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和话语权的融合。

1.“技术融合”

指体医互相启发,互相引导,重新认识健康,重新认识疾病,将体育系统培养奥运冠军的专业技术与卫生系统医疗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强调体、医双方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而不去做不擅长的事情,避免了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运动技能,或者要求体育专业必须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的尴尬局面,把医生的治病诊疗技术和运动指导师的运动技能整合,体医双方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亲密协作。

2.“资源融合”

宏观上是指把医院的人、财、物资源同体育设施、器械、场地等资源共享,体育系统的人力资源(尤其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和场地资源与医疗资源融合;比如,健身房一般白天客人少,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给患者进行锻炼指导。退役运动员和体育专业毕业生经过体医融合理论和技术培训可以给患者提供科学锻炼指导服务,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工作,并且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3.“话语权融合”

指医生的话语权对患者运动有很大影响,而体育明星对青少年运动有很大带动作用,要相互融合。话语权融合强调三甲医院名医要大力宣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且推荐患者接受科学锻炼指导,把医生开具处方的话语权同教练落实处方的话语权融合,各自发挥各领域优势,从而让体育界与医疗界共同来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四、体医融合“四合作”模式

“体医融合”四合作,即卫健委及体育局、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和温暖医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四方合作。

四方合作路径避免了医疗器械、设施场地不足、社会体育指导不专业、医生忙碌没时间、体育指导有风险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对患者的“体医融合”治疗,实现医疗因高效而满意、患者因康复而满意、体育因特长发挥而满意和国家因降低医药负担满意的多方共赢。

体医融合将极大改变医生服务模式:将医生从一对一服务转为以团队服务患者的健康,把科学锻炼指导师变为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而不是让体育重新学医,或者让医生重新学习体育;将医生从院内服务延伸到院外服务;从医药服务获利转到健康服务获利;将极大推动国家号召的两个转变: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供温暖医学三全服务模式,这四方合作符合医改精神,可以落实医疗三级诊疗服务模式,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在上述理论和实践引领下,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将逐步完善。但是,没有体育健康服务需求侧的革命,就不会有供给侧的革新。体育健康需求侧,即对生活方式、科学锻炼的需求。运动不应该只是用于慢性病治疗康复的医疗技术,更重要也更应该是通过体医融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率地开展全民健身,大力宣扬全社会体育文化。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设,即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健康革命”。

健康革命,首先是观念革命,是基于体医融合对疾病和健康、对运动的再认识,是国家提出的大健康产业、体育产业、康复产业的前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健康与疾病的再认识,需要健康革命,让运动真正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须部分。没有健康观念革命,就没有足够的健康需求侧,就没有健康产业。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正向着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奋力迈进。

全国各地正在推进体医融合实践,发起各种活动宣传贯彻体医融合。欲获得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5.png


本文关键字:体医融合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