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维研究 > 春秋淹城乐园隆重开园
淹城春秋乐园隆重开园

规划淹城——解决功能定位问题

    规划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完成,为此分阶段开发是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次规划在研究每一阶段的选址、项目内容以及投资方向等问题的同时,充分留有弹性,包括目标弹性、资源弹性、时间弹性,采用紧凑、集中、成组成团,达到每一阶段的相对集中、经济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并保障各个阶段的顺利衔接。

一、春秋淹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个景区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具有与其他景区相比的差异性,才具有竞争力。而淹城旅游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春秋淹城遗址,淹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淹城旅游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原点。
    根据总体策划对整个旅游区"以中国春秋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文化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和"一回走千年,春秋在淹城"的形象定位,我们认为在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中,应该突出淹城旅游区的吸引核心——淹城遗址公园,形成合理的旅游结构,以春秋文化为内涵,力争实现文化与环境有机融合,形成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并合理配置旅游产业要素,完善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因此,我们提出了春秋淹城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在有效保护遗址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淹城旅游资源,合理进行旅游布局和项目建设,理顺各功能区间的关系,引导和促进淹城旅游区的快速和持续发展,把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区,进而成为常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

春秋淹城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图

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图)


1、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三层保护体系,圈层式开发
    淹城遗址属于国家文保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春秋古城,"三河三城"的城市格局实属罕见。依据《文物保护法》和《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南京博物院,2007年9月),外城河外200米以内属于保护区,其外还划有建设控制带和环境协调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形成了一对矛盾。
    淹城遗址作为本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及表现春秋历史、形成淹城文化休闲产业的文化原点,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是我们在本次规划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内虚外实,在建设发展中保护淹城遗址"的规划思路。所谓"内虚"是指遗址内不进行大规模建设,在不影响、破坏淹城遗址旧貌的前提下,只在若干节点模拟历史建筑,通过各种手法,去尽力渲染历史氛围和遗址观光旅游的体验环境。所谓"外实"指以遗址为依托的周边各功能分区要做实,要把淹城文化延伸到春秋文化,打造系统的春秋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完善的服务功能、明确的商业业态以及相应的商业操作运营模式。就是要对淹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策划,把遗址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其真实性、完整性与观赏性获得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在保护淹城遗址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谋求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
    按照这一规划思路,我们提出按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三级体系保护淹城遗址,在旅游区内进行圈层式开发建设的规划方针。
    (1)重点保护区:本范围属于禁建区,除因淹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和因管理必需的基础配套设施及环境修复外,不得进行其他任何建设活动;本范围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到淹城遗址及其环境的活动,控制区域人口居住容量为0。
    (2)一般保护区:与"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定相同。
    (3)建设控制地带:本区域属限建区,不得修建与遗址及其历史环境无关的建设项目,与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相关的设施应按照遗址利用规划要求来建设;建筑的风格与样式应与遗址背景环境相协调一致,建筑限高5米,构筑物限高6米。

春秋淹城旅游区文物保护规划图
文物保护规划图

2、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一心、一环、五片区
    旅游区范围内目前已形成淹城遗址、周边环绕的淹城野生动物世界、鉴湖、仿古建筑群、遗址大门前开阔广场、遗址北部乡村农业区的场地格局。但它们彼此之间功能独立,缺乏有机地联系,无法落实在场地上构成主题统一、功能互补、游线畅通的整体。
    淹城遗址内部保留了"三城三河"的风水格局,其中外城可利用场地面积和条件最优异,外城河面最宽阔,适宜发展水上观光休闲活动;内城河风光及休闲环境最好;子城与内城的水面不连通;外城河与鉴湖及区外河相通,但原有的"八水"河道许多已经淤塞。

春秋淹城旅游区现状分析图
现状分析图

    在充分分析已有的场地格局基础上,我们依据各项规范标准,结合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常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淹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根据总体策划对整个旅游区的定位,围绕淹城遗址公园,结合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游客对遗址旅游区的新的诉求特点,按照"点、线、面"综合布局的规划模式,形成了"一心、一环、五片区"的规划结构。

春秋淹城旅游区规划结构图
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图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要求,我们将春秋淹城旅游区分为入口服务区、遗址公园观光区、文化商业区、春秋文化体验区、春秋文化休闲区以及城市森林观光区,并在各个功能区内,形成相应的文化观光、游乐体验、文化体验、森林休闲等旅游产品体系,强调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
    其中,遗址公园观光区是重要的遗址保护区,也是整个春秋淹城旅游区的灵魂;文化商业区和城市森林观光区是现状建成区。
    在春秋文化体验区,除了考虑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打造文化娱乐板块,通过以游乐化的参与方式,使得游客与春秋文化"零距离"交流外,更重要的想通过这一板块旅游人气的积聚,为邻近的文化商业区带来潜在消费。
    春秋文化休闲区是文化休闲板块,此板块的功能是扩大淹城文化内涵,以春秋文化为特色,将春秋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弥补遗址内部的开发限制,以淹城文化为引子,将春秋文化体验推向高潮,游客在此休闲,品味春秋。

3、道路交通规划——入口、动态交通、停车场
     在淹城旅游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我们根据旅游规模和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服务特点及管理需要,以及考虑淹城遗址区的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要求,规划了五个景区入口,以及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陆路交通分为二级道路体系,水路交通贯穿各个功能片区,共设置了以鉴湖码头为枢纽的八个码头。
    在静态交通规划上,为了满足未来景区发展需求,我们在邻近各个入口区处规划设置了3处大、中型集中停车场,以及两处地下停车场。

春秋淹城旅游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入口设置上,我们充分利用已有景区入口,同时为方便游客及景区管理需要,以及处于使五个功能区块都能有入口的考虑,在旅游区共规划了五个入口与外界道路相连接。入口的规划设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不会对邻近的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影响。
    在整个旅游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我们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规划方式,使机动车道与步行道分离,这对景区交通组织起到通畅、便捷、人车分流的作用。我们将贯穿五个功能区块的陆地主要环线规划为旅游区的主路,主路连接各个景区内的二级道路。在旅游区现状中,各个景区内部基本都有道路系统,而且自成体系。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尽可能利用景区内的道路系统,降低投资。
    此外,我们还沿着旅游区内的水系规划了水上交通系统,整个旅游区共设置8处游赏码头,从码头通过水路可以游赏到各个功能区,其中鉴湖码头为水上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从一级道路换乘水上交通的第一站。

4、游线系统规划:水陆并行,多方位看淹城
    在游线系统规划上,我们沿水陆两个交通系统,通过陆路游线、水路游线两种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了陆上游淹城、水上赏淹城、空中看淹城的三重游览结构.

春秋淹城旅游区游线规划图
游线规划图

    (1)陆地游线。旅游区陆地主要环线为沿着城市森林观光区、春秋文化休闲区、春秋文化体验区、文化商业街区和入口服务区的主路,主路连接各个景区,沿途有电瓶车临时停靠站。各个景区内有二级路组成的游线,采取的方式为径穿式、放射式等。
    (2)水上游线。旅游区水上主要环线为各个景区内码头之间的联系,水路交通贯穿各个功能区。旅游区内共有八处码头,以鉴湖为主要集散码头,通过外城河的水关可以进入淹城遗址核心区,往南可以通向野生动物观光区,往北可以通向春秋文化休闲区,形成了本景区主要的水上游线。

第一页】【第二页【共二页】返回主页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酒店策划|景区规划|城市规划设计|温泉规划|建筑设计|主题公园|旅游综合体|旅游招商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创景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

业务咨询热线:400-068-8099 传真:010-84098061 Email:web@lwcj.com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B座二、三层   邮编:100007 京ICP备12033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