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力 | “消费降级”来了?

2018-08-22 标签:消费领域

消费领域的变化。这几天读年中经济数据,主要信息在意料之中,“投资下降”,“出口下降”都有来由,宏观部门积极应对,“对策包”逐个解囊。但是一些分析家认为同时还有“消费下降”,“消费降级”,这就叫人心生警觉。如果是这样,就是说拉动內需求的三驾马车都要“乏力”了,那说好的中高速增长还行不行了,6.8%、6.7%的增速是要失守了?不过认真对完表,觉得“消费下降”的判断远不成立,这个信息处理方式太简单粗糙。但消费领域也不是没有问题,当前的局势就是所说的“稳中有变”。这个变,需要及时、深入、有预见性的研究,因为兹事体大。三驾马车驱动内需,最强劲有力就是消费,不管是市场派还是计划派,国内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对中国消费增长寄以厚望。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才是4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动力,十几亿人的大市场也是未来发展不可匹敌的潜力所在。如果“消费下降”,那是动摇根基的,当然不可随便讲;但是消费有变化,也是挡不住的,要有些见微知著和洞察能力。

“消费下降”说法。“消费下降”的依据就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增幅从过去的10%以上,到上半年变成9%了,第一次降到了一位数;同时“居民消费支出”也没怎么涨,倒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还要高过居民消费的增长幅度。这个现象确实表现出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的减缓,但是减缓不是下降,消费还是在增长,箭头继续向上,只是上升的曲线由陡峭变平缓,所以准确的说法是“消费增长幅度放缓”。“放缓”并非“下降”,但是这的的确确是“稳中之变”!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对2018年中期这个“变”需要非常敏感,需要深究消费增幅放缓现象下面真实原因,需要看到这个现象后的中长期走向。

看“稳中之变”的不同视角。宏观经济学者关注结构,给出的一些解释其实没有说明这个“变”。有两个数据读起来会有些思考:一个是说上半年的数据,消费增幅高于GDP的增幅;一个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去年上升了近20个点,达到了78%。这个数看你怎么读,它既可以拿来反应结构问题,说明结构在优化,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比重在增加,也可以读到另外的信息:消费增长本身放缓,但是在GDP中份额扩大,说明投资和外贸这两块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消费比例在增长,实属此消彼长。这两方面的信息都很重要,光看某个领域或“不足以谋全局”,但满足于结构和比例之变而不关注消费本身增长变化,也会失去消费市场的脉搏,陷于空谈。

另外的视角来自“行业经济学家”,主要是那些证券行业分析家、金融信贷行业和消费品经销行业的分析家,持“消费下降”观点人士会多一些,甚至有些“大惊小怪”“危言耸听”。缘由是他们更多扎根于行业实际,或者从股市起落中捕捉到信息,或者从贷款和储蓄的变化中看出玄机,不讳言,当前多个行业的“实感并不美好”,而这些分析师经常会以本行业的脉动代替宏观经济分析,“消费下降”“消费降级”就是这么来的。

于是实体经济部门比较犯难。七荤八素相互矛盾的观点让我怎么干?消费不行了,企业的投入和产品的投入还搞不搞?消费降级了,产品的升级方向搞对了也没有市场?你们说的消费增速放缓和消费下降有多大的区别?消费增长增在那里,消费下降降在哪里?那些是现象那些是本质?那些是暂时那些是根本?实体企业在本行业的市场分析以外,也需要把握消费市场的主要变化现象,正确的应对当下,确定正确的产品策略,确定合适的产品的形式状态和规模;还需要把握住消费市场中长期的那些趋势,走一步看三步,确定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

被认为引起“消费下降”的重点问题。一是房地产的挤压使得其他消费减少和下降,这是提出“消费下降”的重要根据,符合几乎所有人的“体感”,被公认为是问题根源。房产消费确实是居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一生收入作房奴”,“六个钱包买套房”,支出水平超出收入能力。同时金融数据读起来也步步惊心,居民储蓄率直接下降到26%,史上最低,还有居民的负债率达到46%,史上最高。看起来分分钟中国居民要破产了?但另一面却是调控政策挡不住的购房热,怎么两下比较好像是居民消费很不成熟很不理性的情况。当然这些说法不对,属于“想多了”。中国消费者的精明从来没有输于谁,上亿个大脑都算过账:“钱有一点”,储蓄贬值,买房增值,储蓄是给银行钱花,房贷是花银行的钱,一储一贷买房比不买房的肯定值了。还有核心要义在“置产”,买套房子既有居住功能,还是百万固定资产,理论上摆脱了“无产”,到底是买房的合算还是不买房的合算傻子都知道。所以居民储蓄急降,(2010~2017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降幅达到了一倍)而与此同时,居民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9%。在银行看这是居民家庭收支“空心化”的表现,而在消费者角度这是适时地把储蓄从“人民银行”转移到“房子银行”上了。看看今天的商品房市场,总价值已经达到430多万亿,这四百多万亿的房子就是居民资产和居民储蓄。“房住不炒”很正确,但是不妨碍“房住兼房保值”。不管债务压力多大,有人原价退房吗?房奴惨但房主不惨,既然算账,不能只计算负债,同时还要计算资产,计算资产负债率。估计一下吧,我国居民的家庭资产2016年已经人均16.9万,16年比15年增幅在17%,而居民家庭资产的负债率大概在10%左右。从居民家庭经济学的计算中,就比单纯计算家庭债务时感觉好多了。

二是关于其他重要消费领域的消长。教育、医疗和养老也是消费的几座大山,是居民不敢消费的压力来源,是“消费降级”“消费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提出也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这几年深改进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扶残各项民生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其中基本教育的保证落实相对更好,而最艰巨的医保和养老系统也初步体系建立,正在提高基本保障的标准,并且开始实现异地兑付,打通城乡保障系统。相关领域的人士说,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时候,消费高位成长,现在保障体系加速健全,倒说是保障体系引起了消费下降?“甩锅”容易“背锅”难,没人认账。对社会最为关注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深入考辨,很多需求超出了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属于部分人的“高需求”,不仅我们现阶段无法满足,就是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社会保障也只能“保基本”,社会保障的本质就是“托底”,就是“安全线水平”,保证社会的基本公平稳定。有研究公共政策的人士对包括旅游部门在内的“高需求”的诉求很排斥,经常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吧?

高需求和“消费下降”的关系。但是绝大多数人关于住房的诉求,教育医疗和养老的诉求,并不是30年前甚至10年前那个诉求,这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增长的,千变万化的,主流需求不是低水平的保障而是需求升级,需求升级的前提是增强各种安全保障水平,所以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成为最热门的消费领域。当政策和制度提供的普遍保障在相当长的阶段内只可能是较低水平的保障时,消费者用不同方式在给自己加保障。当前说高房价压不下去,其实不只是房地产市场自身的问题,还有多重规律同时在起作用。我们一般不大重视的微观经济学,不重视个体经济行为追求价格均衡和利益最大化的规律性,容易形成对各种心理和行为和社会规则的博弈产生的矛盾结果简单化处理。过去说“不消费”是因为储蓄养老,现在的“高需求”是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为自己加保险,这个过程的变化促成了消费重点结构的转换和阶段性的转移。从消费角度理解,这就是开启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这里要回到原点,开始提出“消费升级”的是商业领域,把社会消费品的“高档化”甚至“奢侈品化”认为是消费升级,不买奢侈品就是“消费下降”,这是非常局限的。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消费结构的升级,结构的升级不是消费领域平行转换,而是从“弱保障消费”到“强保障消费”的转换,有“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消费”的转换,这些转换都自有其关联,可以“此消彼长”,可以是“此不消彼还涨”。在这个基础上的消费消涨,是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不是“消费降级”“消费下降”。

认识“新高原”的“老现象”。消费升级是社会经济新阶段的新现象,新高原的各种规律过去不曾抵达。还是有关住房,上学,看病,养老各种民生问题,好像是“老现象”但是需求内核已经很不一样。所以无法“刻舟求剑”,解决之道也不能和原来一样。还是以住房消费领域为分析对象,既然购房同时为了居住和保障,房价就是一把双刃剑。一般认为房价高了影响消费,但是一旦房价下跌,居民资产缩水,居民资产负债率上升,反而可能影响消费信心;知道消费者把购房的帐一笔记在住房消费上,另一笔记在资产储蓄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贷款买房的人一定不旅游”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说明为什么十几年房价高企,但是旅游和相应的一些“轻消费”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快速增长。走在发展新阶段,还真不是一个“挤出效应”这么简单。再以医疗、教育和养老领域为分析对象,如果我们没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人们满足于“基础保障”,这些领域其实是不需要太多花费的。国家普遍实行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有的省市还是12年,在基础性教育上想花钱也没有太多可花的地方,但是现在中小学教育消费是“高消费红海”,高在买学区房、名师补课、发展各种特长,高在择校、留学、长见识等等发展性需求上。在每个家庭的投入产出账上,这些消费是为未来投资,是生产行为,所以不计成本,慷慨解囊。再如养老和医疗保障,保障部分非常重要,决定着社会公平和最低保障,因病致贫甚至成为“全面小康”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同时在基本保证之外有大量的升级需求,不仅是老有所成老有所乐,健康保健有据说几万亿的大市场。

回到对现阶段社会需求的理解上。一是大处着眼,要从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看消费消涨。我们的消费升级,紧紧铆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阶段最巨大的变化是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阶层。虽然还有很多人对中产阶层的标签不认,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进入中产阶层——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房产拥有率已经达到83%,这些年城市购房的人有2亿,拥有房产的人有4亿,“货真价实”的中产阶层。消费升级和这个阶段是“耦合关系”,是历史阶段的“大现象”,因此消费升级不是今天升上去,明天又再降下来的。还有,消费的发展成长具有连贯性,持续性,进阶性,不太会出现“逆生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社会整体的生活模式也是一样。两种例外情况,一是经济社会进程中断,这个不太可能;一个是较高水平上的发展停滞,比如日本,但是日本的消费停滞和乏力不是消费水平下降,而是消费精细化人性化,反而是消费层次的提升。二是现在突出的矛盾是社会基本保证和人民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保基本”和“促消费”要同时增强。“保基本”是构筑社会安全的底线,提高“保基本”水准线,是国家和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增强“消费信心”的最好措施。同时满足和释放消费升级的潜力,才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追求的主要通道,正是这些需求形成了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就是消费升级的动力。因为“保基本”和“促消费”的同步增强,行政措施经济杠杆以及公共政策都要兼顾两头,不可偏废。还以住房和消费市场的相互影响为例,在采取措施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还要有措施保持普通家庭“持有房产的成本不再上涨”,“不打击有房阶层的信心”,所以征收房产税一类的措施真的要谨慎,不能只算抑制房价的帐,更要考虑为培育和促进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积蓄消费能量。在这个换插口换开关的节点上,在帮助收入较少人群的同时,保护主体阶层的消费信心,呵护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转向。最终保持足够的消费能量才是最有利平稳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从最低保障到更高需求,中国需求市场的千层饼内容无限,基本消费和迭代消费、升级消费同时并存,各个层次的消费都远没有被充分满足。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消费市场的波动都是正常,各种企业在消费波动中寻找热点和切入点,切入点对了,市场不会让我们失望。


本文关键字:消费领域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