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2019年中国旅游景区产业全景图谱

2019-04-25 绿维文旅 标签:旅游景区

绿维导读

在我国,景区仍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国内各大上市景区企业纷纷进行转型升级以顺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消费升级,景区不再是单一的靠门票、索道之类的收入,而是有了更多二次消费的挖掘空间,项目投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未来,景区企业将逐渐深耕细分市场。

1、旅游景区产业图谱

旅游景区的上游主要包括景区规划、营销公司,这两类公司主要是从事各类景区的前期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营销推广,以此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四类:自然景区、人文景区、主题景区、社会景区,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主题类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游客的追捧。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中介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它们大多用来帮助景区分销门票以及提供一些后期服务(住宿、餐饮等等)。

旅游景区的下游最终指向游客,景区通过中介服务平台让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加简便。

2、景区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旅游景区是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是旅游消费活动的最终载体。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景区作为居民从事旅游活动的最终载体,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要素比,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在观光游阶段,景区是最核心的载体;在休闲度假游阶段,景区的分量虽然有所弱化,但也是决定该休闲度假区域是否具有较强吸引客流的关键要素。

在我国,景区仍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当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旅游需求快速增加,旅游需求剧增。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旅游消费日趋大众化,我国的高人口基数带来庞大旅游消费需求。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增速为6.5%。

除去国内人均收入的提高给旅游业带来的巨大需求,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也通过规范旅游市场、加强景点及交基础设施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激发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预期目标是强力推进优质旅游,不断深化全域旅游,稳健实施“三步走”战略,使得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更加明显以及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国内基础交通设施日渐完善,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其中以长三角、珠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3-5小时交通圈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便捷的交通推动了地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高铁成2018年节假日游客出行交通首选,高铁出行使得游客旅行时间大幅变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地区间通达性明显增加,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拓展转变,为各地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3、资产输出与需求变化有待同步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盈利几乎全部来自门票收入,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政府对其价格上调幅度有严格限制,2013 年《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实行政府定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景区的客流量存在天花板,主要体现在:

第一,旅游景区因其自然属性,每日接待游客数量又有限制,特别在旺季时期,部分游客当天可能就无法参观景区;

第二,景区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又受天气影响较大,恶劣天气会使参观游客数量骤减。

结合上面两个原因得出景区客流量已达瓶颈,加上门票提价空间小,盈利模式单一,自身盈利模式就存在瓶颈,从下图可以看出,2013-2017年各上市旅游景区游客接待数量趋于平稳,因此景区转型是发展必然趋势。

国内景区企业想要扩容,投资开发新项目,但一般重资产项目有建设周期,并且跨度一般较长。由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迅速,企业一般很难把控市场的需求偏好,如果按照现今的旅游热点来规划,可能过几年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已发生变化,新建的项目持续变现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资源的扩张。

因此,我国各大旅游景区需通过战略部署来使得其资产输出与消费者需求变化做到同步,这样才会使其新建项目持续变现能力增强。

4、消费升级 景区产业链延伸成主流

随着国内旅游模式由观光到休闲度假再到IP消费的转变,2020年我国中产阶级将达7亿人,为消费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应的旅游产品也不断升级。

因此,国内各大上市景区企业纷纷开始进行转型升级以顺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中青旅乌村、黄山旅游、峨眉山布局茶叶、演艺和养生等项目。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景区不再是单一的靠门票、索道之类的收入,而是有了更多二次消费的挖掘空间。

如新上市旅游公司天目湖旗下的2个主要观光型产品:山水园景区二次消费占园区收入比接近四成,主要内容包括游船、状元阁、海洋世界等;南山竹海园区二次消费超过门票收入2倍,主要消费项目为索道、竹筏、小鸟天堂等。由此可以得出,公司在拓展产业链之后具有较强的挖掘二次消费的能力。

5、项目投资集中度越来越高

《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旅游产业》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产业较为景气,产业创新更加活跃。纯玩无购物、高端酒店、专属导游、精致小团、定制游成为2018年国内游关键词。与文化和旅游融合相关的投资并购增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商业技术将更多城乡居民休闲资源转化成群众喜爱的文化和旅游产品。随着2018年旅游景区加速转型升级,景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并重,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

2009年以前,景区类旅游公司投资项目集中度相对较低,景区运营公司偏向于自然景区类运营企业,投资项目也主要用于景区设施的改造与拓展。

2010-2015年,景区类公司投资项目集中度有所提升,投资项目渐渐开始拓宽公司景区核心业务,以此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游客的二次消费力度。

2016-2018年景区类公司的投资项目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也从单纯地拓宽公司业务领域渐渐向通过与行业其他公司成立新型合资公司来整合更多资源转变,从而使得公司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二次消费力度,也可以间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6、上市企业多为国企 行业壁垒较高

景区类上市公司由于资源属性,多为国企,目前仅三特索道、宋城演艺、天目湖以及最新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丽江旅游为民企。

景区类上市企业由于资源垄断(多为山岳型景区)或者品牌优势(宋城演艺)而具备较高的壁垒,这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根本。目前国内一些优质景区(如宋城、中青旅、大连圣亚等)通过成功的产品塑造,走上品牌和管理共同输出之路。

7、景区企业将深耕细分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国家之一。2017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为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6%。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从单一入境游向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转变,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

因此,随着居民可支配性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持续高涨,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和重要目的地,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随着我国景区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内消费升级的快速发展,景区企业也将逐渐深耕细分市场。包括:

  • 中国特色冰雪旅游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 避暑旅游由概念成为政府、企业共识和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 夫子庙等景区为代表的研学游持续升温;
  • 主题公园为满足国民大众旅游体验需求持续发力;
  • 旅游演艺行业龙头在深耕国内的同时,尝试海外发展;
  • 特色小镇迎来转型期,回归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已获授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封图来源摄图网


本文关键字:旅游景区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
绿皮书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十四五编制要点是什么?
经过初步归纳,各地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应该把握[详情]
旅游景观设计找哪家?景区大门游客中心如何设计?
创新是设计价值提升的第一原则,绿维文旅做旅游产品设计,力求将创意策划和艺术[详情]
做葡萄酒庄园产业园或葡萄酒小镇的企业有哪些?
酒庄旅游以现代酒庄为载体,以红酒为主题,健康生态与文化的协同发展。北京绿维[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地产|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旅游招商|旅发网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